濟南申工升降機械有限公司
地 址:山東濟南濟北開發區
電 話:0531-84240119 84245119 83140119
傳 真:0531-84245119
手 機:13335133453 13280010119
郵 箱:jnshengong@163.com
東漢末年太監的勢力發展迅猛,極為猖狂,以至朝政日非,民不聊生,最終導致了鉅鹿人張角領導的黃巾軍起義。
朝廷為了鎮壓起義,派出三路大軍,與地方上各州官員共同與黃巾軍對決。各州的官員便有了自行招兵買馬的實權。最北方的幽州,太守劉焉,出榜至本州各縣招募義兵。榜文發到涿縣,有劉備、關羽、張飛三人結拜為兄弟來投軍。
劉備:28歲, 編席子、賣鞋子為生。
關羽:至少27歲前就殺過人,流竄至涿縣,職業不明。
張飛:有莊田,賣酒屠豬為業。
張飛有錢,由他投資,招了300個鄉勇,但是沒有馬,沒有兵器。他們都是社會最底層人員,且都有自己謀生的手段,如果沒有黃巾起義,他們還會繼續原有的生活,劉備繼續賣鞋,關羽繼續亡命江湖,張飛繼續殺豬賣酒?,F在突然要改行,就說明:要么是原行業做不下去了,要么是新行業比原行業獲利更大,通常是這兩種情況,總之,不會無緣無故的改行。改行做什么?他們其實有兩個選擇:1、靠官府,去剿賊;2、投黃巾軍,參加革命。
這兩個行業是對立的,不能兼職,選哪邊?當時的實際情況是革命軍的勢力大,政府軍的勢力小,而他們兄弟三又是社會最底層人員,按說,投身革命的可能性會更大。但政府軍開的價高,價格高者優先成交,這在哪都是的?;实鄣氖ブ忌厦魑膶懼鴼①\者立功,立了功當然有官做。而革命軍可能只管飯,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為爭奪生存權而戰的。從戰爭結束后的情況看,因殺賊而升官的比例還是相當大的,劉備這個小販也能當縣長,這種機會真的極少,可見朝廷還是下了本的。
另外,有兩個大商家聽說他們要投軍殺賊,一次性贊助了50匹馬,500兩金銀,1000斤鑌鐵打兵器。不需要高瞻遠矚,就可以看清楚,投政府軍賺頭更大。三兄弟得到贊助后,又招了200人,一共500人,來投幽州太守,太守大喜。太守劉焉,乃漢魯恭王之后,而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后,扯得上是親戚,劉焉遂認劉備為侄。劉焉喜的當然不是得了這個侄兒,而是這500兵。這個侄兒和他沒什么關系的。
不數日,革命軍5萬來攻,劉焉只派劉備的這500人去打,風險奇大,劉備欣然領軍前進。雖然不太合理,但也沒有多大矛盾。
1. 劉焉派劉備出戰,可以盡量保存自己的實力。
2. 劉備奉命出戰,可以獲得立功的機會。
盡管不太合理, 但不發生利益沖突, 且互為有利,所以很容易達成一致。這一仗,關羽、張飛以閃電戰快速斬了賊將首領,其余烏合之眾一哄而散,劉備捉了許多俘虜,大勝而回。第二天,青州太守來信求救,說已被圍困,不日將陷,劉焉派劉備去青州助戰,又叫手下的鄒靖帶5000兵同去。這次又立了一功,解了青州之圍。劉備投軍后,新手上陣,居然連立兩次大功, 且都是以少勝多,若不是軍事奇才,則必是運氣極佳。
但是,劉備很快就作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:“到冀州廣宗縣去,投奔中郎將盧植。”于是, 鄒靖把帶來的5000人又帶回去了,劉關張帶著本部500兵去了廣宗。
書上都是夸他們一出山就立大功,其實不是的,沒有功的,為什么?劉備兩勝之后,本金還是原來的500兵,職位也沒有任何變化,他的功在哪?最多只能叫有功無利。照這樣干下去, 只有投入,沒有產出,可以明確地預見得到:
1.劉、關、張在打勝仗的情況下,沒有收益,若是敗了,就會被打死。
2.若是沒被打死,就會安排到下一次去送死。
3.總有一次會被打死。
所以大劉覺得跟這樣的地方軍合作,沒什么意思?不如跳槽到中央的正規軍去,發展的機會可能會更大一些。地方軍不被中央軍管,劉備這一走,功勞當然就記在了地方軍頭上。
從劉、關、張三兄弟另投他處這點看以看出:無論布置多么困難的任務給有進取心的下屬,下屬都會高興地接受,或是不情愿地強迫自己接受。但也會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,工作壓力和難度一般不會造成員工跳槽。對于已得利益的分配不公平,才是最終導致人才流失最直接的原因。

申工機械

掃一掃
關注申工機械
微信公眾號